忆江南·宿双林禅院有感

忆江南·宿双林禅院有感朗读
发布时间:14小时前

心灰尽、有发未全僧。风雨消磨生死别,似曾相识只孤檠,情在不能醒。

摇落后,清吹那堪听。淅沥暗飘金井叶,乍闻风定又钟声,薄福荐倾城。

译文

心如死灰,除了蓄发之外,已经与僧人无异。只因生离死别,在那似曾相识的孤灯之下,愁情萦怀,梦不能醒。

花朵凋零之后,即使清风再怎么吹拂,也将无动于衷。雨声淅沥,落叶飘零于金井,忽然间听到风停后传来的一阵钟声,自己福分太浅,纵有如花美眷、可意情人,却也常在生离死别中。

注释

忆江南:本为唐教坊曲名,后用作词牌。又名《望江南》、《梦江南》等。《金奁集》入“南吕宫”。单调二十七字,三平韵。中间七言两句,以对偶为宜。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。

双林禅院:指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南七公里处双林寺内之禅院。双林寺内东轴线上有禅院、经房、僧舍等。

孤檠(qíng):即孤灯。

摇落:凋残,零落。

清吹:清风,此指秋风。

金井:井栏上有雕饰之井。

薄福:词人自谓。荐:进献、送上。倾城:指貌美的女子,这里代指卢氏。

参考资料:

1、(清)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.纳兰词全编笺注.北京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,2013.08:188-189

2、纳兰容若著;聂小晴编.纯美阅读 纳兰词.北京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4.02:181-182页

忆江南·宿双林禅院有感创作背景

  清康熙十六至十七年(1677年-1678年),纳兰性德为亡妻守灵期间,因心中悲痛,同时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伤感、思念之情,故写下此词。

参考资料:

1、《经典读库》编委会.经典读库 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.南京:江苏美术出版社,2013.11:98-99页

  这是一首悼亡词,从“风雨消磨生死别”句来看,其伤悼之意已明。其所谓“有感”,便是这天上人间生死之别的不能忘情;可见纳兰与卢氏夫妻情爱之深笃,亦可见纳兰于爱情的真纯诚挚。

  “心灰尽、有发未全僧。”纳兰此刻的心情也是如此,虽然蓄发,内心却如灰烬一般,毫无生气,对红尘不再眷恋了,如同僧人一般只不过是等着死去,消磨时光罢了。既然是这样的生活状态,下一句“风雨消磨生死别,似曾相识只孤檠,情在不能醒。”也便在情理之中了。

  纳兰在最后感慨“薄福荐倾城”,纳兰福薄无法消受上天赐予的礼物,只能在失去之后独自叹息。

  纳兰深受佛道之影响,故其词中亦时有流露。此篇表现得十分明显。但他又将这种思想、情致寓于恋情之中,遂显得扑朔迷离,深曲委婉之至。

纳兰性德
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 ...

纳兰性德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蚁溃金堤薄俗颓,圣门谁与嗣云来。良难托讽追风雅,只可微辞纪定哀。

有志向能穿虎石,无疑今始悟蛇杯。掀天气燄吾尝见,转首空成一聚埃。

()

衣冠礼拜出名家,岭海重开宝树花。聚会独逢清夜月,淹留却忆旧时华。

银河远带龙潭水,霄汉光浮凤岭霞。回首故乡思雨露,年年三月泛仙槎。

()

肃肃素秋节。湛湛浓露凝。

太阳夙夜降。少阴忽已升。

()

白狼山下白三郎,酒后偏能说战场。飒飒悲风飘瓦砾,座间人似到昆阳。

()

台教源流远,高明绍梵音。扶桑红日近,华顶白云深。

清磬度山翠,黄花匝地金。三乘示方便,万法总惟心。

()

帝乡五载乱离中,亿万苍生陷犬戎。二圣远征沙漠北,六龙遥渡浙江东。

斩奸盍请朱云剑,射虏宜贯李广弓。借问秦庭谁恸哭,草茅无路献孤忠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