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惜中秋,三夜淡云,占得今宵明月。孟陬岁好,金风气爽,清时挺生贤哲。相门出相,算钟庆、自应累叶。乍归来,暂燕处,共仰赤松高辙。
想人生、会须自悦。浮云事、笑里尊前休说。旧有衮衣,公归未晚,千岁盛明时节。命圭相印,看重赏、晋公勋业。济生灵,共富寿,海深天阔。
上林春(韩相生日)。宋代。晁补之。 天惜中秋,三夜淡云,占得今宵明月。孟陬岁好,金风气爽,清时挺生贤哲。相门出相,算钟庆、自应累叶。乍归来,暂燕处,共仰赤松高辙。想人生、会须自悦。浮云事、笑里尊前休说。旧有衮衣,公归未晚,千岁盛明时节。命圭相印,看重赏、晋公勋业。济生灵,共富寿,海深天阔。
晁补之(公元1053年—公元1110年)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巨野县)人,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。为“苏门四学士”(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)之一。曾任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 工书画,能诗词,善属文。与张耒并称“晁张”。其散文语言凝练、流畅,风格近柳宗元。诗学陶渊明。其词格调豪爽,语言清秀晓畅,近苏轼。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。著有《鸡肋集》、《晁氏琴趣外篇》等。 ...
晁补之。 晁补之(公元1053年—公元1110年)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巨野县)人,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。为“苏门四学士”(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)之一。曾任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 工书画,能诗词,善属文。与张耒并称“晁张”。其散文语言凝练、流畅,风格近柳宗元。诗学陶渊明。其词格调豪爽,语言清秀晓畅,近苏轼。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。著有《鸡肋集》、《晁氏琴趣外篇》等。
游焦山后江行三十里收瓜州口月夜过金山作。清代。瑞元。 船从京口渡,水向海门流。岛屿一篝火,芙蓉三面楼。潮随明月上,山入大江浮。回首髫龄事,金焦同日游。
孙膑。元代。胡奎。 孙膑古名将,庞涓俱学兵。刖足见齐使,始识田将军。指麾辎车中,号令若风霆。引兵走大梁,遂解邯郸城。救韩示怯战,减灶功乃成。马陵书大木,弩发如流星。跛鳖信千里,刑馀安可轻。
新繁县显曜院。宋代。梅挚。 绣地萦回宝势长,遍游宁倦徙胡床。禅斋不顾幡风影,讲席乱飞花雨香。苔阵暗连僧榻古,蕉旗低映佛窗凉。我来懒上东台上,目送霜楸感北堂。
题江海看云卷三首 其二。明代。陆深。 海上会看云,飘飘迥不群。扶桑红日近,锦绣总成纹。
高阳。清代。吴藻。 阁雨云疏,弄晴风小,薄寒恻恻如秋。有约湔裙,红罗先绣莲钩。酒鎗茶具安排惯,倩移来、三板轻舟。莫因循,岁岁芳时,日日清游。水乡曲折疑无路,又花随柁尾,转个弯头。谢了绯桃,二分春色全休。短蓬移入香深处,载新诗、不载閒愁。好溪山,除却西湖,一半句留。